人间四月芳菲艳,满园春色*怡人。4月的北海,阳光和煦,一派生机,来自北部湾的海风徐徐吹拂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176万珠城儿女不会忘记,两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北海铁山港公用码头和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提出了要利用好历史文化,打造好向海经济,保护好生态环境,鼓励北海谱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殷殷嘱托记心间,凌云壮志成于胸。
这两年来,北海广大干部群众以习总书记视察北海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持之以恒对标对表,态度鲜明,行动坚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正在珠城大地转化为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成为北海人民阔步前行的强大动力。
这两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寄语,如催征的战鼓。北海市委、市政府精准把脉**发展战略定位,立足自身优势,多措并举,正全力朝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孜孜前行。
这两年来,我们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和“三大三新一金融”的方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一手抓招商和项目建设,一手抓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北海实现从加速跟跑到跨越领跑。
这两年来,我们精心谋划编制《北海市向海经济发展**》,出台实施“一意见三方案”,努力把向海经济打造成绿色经济、开放经济、枢纽经济、海洋经济、惠民经济,写好写实向海经济这篇大文章。
全力以赴打造向海经济
我们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4月19日,雨后的北海市铁山港公用码头,天高水阔,吊车高耸。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里的条件很好,区位很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他指出,港口建设很重要,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开放经济。要想富先修路,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今年4月10日,全长44.8公里、总投资约40亿元的向海大道扩建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这条大道建成后,将成为北海主城区连接铁山港区的交通大动脉,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大通道,对加快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开放开发、推进南珠新城建设、促进向海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海因港而生、因港而兴。
向海经济,前,需要辐射,后,要有依托,只有打通“盲肠”“末梢”才能成为前沿。2017年,北海港口岸扩大开放铁山港区通过**验收,打通了北海向海经济的“任督二脉”,北海拥有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国际通行证”,昂首阔步迈入“大港时代”,开启了北海对外开放的新里程。去年,仅铁山港作业区就完成货物吞吐量2033.91万吨,同比增长8.45%,其中外贸进口货物吞吐量893.45万吨,同比增长34.55%。
两年来,北海人民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用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提出围绕“绿色发展、枢纽建设、全面开放、海洋产业、造福百姓”五大板块打造向海经济。“四个龙头”舞得虎虎生威,“四大会战”建设如火如荼,珠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流、迸发出赶超跨越发展的**。
两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结合北海产业特点,围绕把特色产业做强做优,绘制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海洋产业、食品加工、林纸木材加工等7大产业树和5大“产品树”,“按图索骥”,点对点精准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
快速发展必须有项目拉动,有重大项目支撑。两年来,我们新引进银基、恒大健康、圣源等10个百亿级和69个十亿级项目,去年新开工惠科电子、信义玻璃、中电产业园二期等120个大项目。同时,落实了五星级酒店项目10个,有6个已开工。凡普金钰金融科技小镇、京东云、敦煌网、新奥集团南方总部、百乘金科等50个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北海,引进金融科技类企业26家,设立6个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今年,北海将有130多个大项目开工。企业高层来了,民间资本来了,创业人才来了……北海成为他们大显身手的热土。
每天呼啸进出的36对动车组,让北海与更多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年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通达33个城市的29条空中航线,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展现独特历史文化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一座自信的城市,永远彰显着文化的力量。
北海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达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这是史籍对“海上丝绸之路”*早的记载。从合浦陆续出土的大量汉代舶来品文物,让北海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地位毋庸置疑。
“向海之路是一个**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这是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讲话。每逢**以及节假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游人如织。讲解员无数次讲解着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点点滴滴。
“北海是文化的交融体。”市委书记王乃学说,从秦汉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了家国文化、开放文化、移民文化、廉政文化、海洋文化等5种丰富的主流文化,它们在这里交汇相融,并推动着北海的繁荣兴盛。
如今,北海正充分发掘开放历史的文化资源,通过弘扬历史文化培养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用开放精神凝聚心智,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品格,把历史文化的张力,变成城市的活力;把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变成城市竞争力;把历史文化的软实力,变成社会生产力,让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为北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去年,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北海一口气签下17个重大文旅项目,总投资1340亿元。
如今,一批旅游景区建设,如汉文化公园、月饼小镇、廉州古城、疍家小镇、侨港风情小镇、海丝首港旅游区、古海水温泉小镇、闸口台湾渔业综合体、星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功能恢复等项目,有的已经建成使用,有的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
如今,古老的海洋赐予北海的珍宝、文化符号代表——南珠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重振南珠产业,促进南珠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南珠将成为北海*具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的特色优势产业。
两年来,北海入选“中国*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获评“中国*佳文化旅游名城”和“*受游客满意的中国旅游目的地”,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北海,向世界辐射着宜居城市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众志成城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金海湾,留下习总书记的足迹。
那片红树林,依然满眼翠绿,绿波翻滚。
“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总书记的话语和蔼亲切,我们听了感到责任如山。
生态是北海的生命。
生态环境是北海的独特优势和根本禀赋。
坚持“生态立市”,无论如何都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位,决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北海市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划定陆域“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海域“三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
守护这片海,便是守护北海的未来。北海市人大常委会紧锣密鼓推进“五个立法”,立法保护涠洲岛、沿海沙滩、红树林……去年,北海市制定了从海岸线至内陆3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非公用永久性建筑这条“铁规”,切实保障“天蓝、水清、岸绿、滩净、岛靓、湾美”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让绿色发展成为北海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
一条条铁规戒律,将“污染与破坏”坚决拒之门外,为北海生态环境筑起更为坚实的保护屏障。
两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冯家江鲤鱼地生态整治工程,全力推动直排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工程,开展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等多项举措,精心守护北海靓丽的生态名片。同时,对全市41个直排入海的排污口进行全面整治,将盘踞北海多年的“黑龙”彻底降伏。
去年以来,一群“稀客”——大型鲸群频繁出现在北海涠洲岛海域。专家称,涠洲岛海域是近年来我国大陆**有大型鲸类频繁活动的近岸海域。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鲸现涠洲”成为常见美景,是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有力说明。
2018年,北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广西首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为94%。
望得见星空,闻得见花香,听得见鸟鸣,人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找到了心灵归属。
重托和期许,化作前行动力;收获与信心,为新征程壮行。如今,“生态北海”这一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眼,北海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迎来多重利好,海岸生态资源已经成为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绿色屏障”。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全市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远牢记总书记视察北海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奋楫争先,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