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可)市政府常务会议昨日研究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将指导本市今后一个时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本市将迎来地下综合管廊密集建设期,到2020年将建成综合管廊150至200公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建设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综合管廊是地下管线直埋铺设方式的提质升级,可以实现“两减两增”。“两减”,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地下空间资源,减少“马路拉链”,方便市民出行;“两增”,即增强管线运行安全可靠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改善城市景观,消除蜘蛛网式架空线,让城市清爽有序。
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管廊建设将按照“三随一结合”原则推进,即随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同步建设,随新建城市道路、建成区道路改造建设,随轨道交通因地制宜建设,结合架空线入地等项目推动缆线管廊建设。目前,本市已建成中关村西区、昌平未来科学城、通州运河核心区等综合管廊约20公里,从今年开始,本市将迎来地下综合管廊密集建设期,今年新建和续建的综合管廊项目达12个,数量远高于往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世园会、石景山保险产业园、新机场高速公路综合管廊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建设。
在项目实施方面,综合管廊将随新区开发、道路、轨道交通同步建设,由市城市管理委牵头建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衔接机制,道路主管部门和轨道交通建设协调部门统筹城市道路、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同步建设。区政府牵头推进属地区域型管廊建设。
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综合管廊150至200公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建设综合管廊,并提高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比例。到2035年,全市地下综合管廊达到450公里左右,逐步构建中心城骨干系统和重点区域系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