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图为涠洲岛石螺口景区的美丽风光。
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发展向海经济,环保必须先行。今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及北海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首先就应摒弃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的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市打造向海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向海经济的行动方案》、《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在倾力打造向海经济的同时,扎实推进生态立市,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崛起之路,为向海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坚守底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PH值:石油炼制标准6-9,实时数据7.589;水中油:石油炼制标准≤5,实时0.53;COD值:石油炼制标准≤60,实时20.28;氨氮:石油炼制标准≤8,实时0.06。”8月30日中午,在中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内的在线监测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了这一组达标水排放实时数据。
“我们所有的外排指标都上了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数据同步传输到北海市环保局、自治区环保厅和中石化总部。”北海炼化公司总经理助理杜玉山告诉记者,北海炼化从装置设计之初就把环保需要放在首位,在环保方面投入近7亿元,致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公司建有国际**的污水处理系统、烟气脱硫系统、燃料气回收系统等环保设施,从源头到生产末端,全过程、全方位抓好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水自用率达到90%以上,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标准,清洁生产达到世界**水平。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碧海银滩”。作为我市临港工业的龙头企业,中石化北海炼化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我市坚守生态环保底线、走绿色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对工业项目坚决抬高门槛,挡住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着重在降成本、降能耗、促循环上下功夫。环保是否到位,一直是招商引资的“硬杠杠”。如今,《关于打造向海经济的行动方案》、《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的出台,再次表明了我市一如既往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永葆北海蓝天绿地、碧海银滩的决心与信念。
自我加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北海的生态
优异的生态资源禀赋,是北海的价值所在、地位所在、比较优势所在,是不断释放“海”的潜力、打造向海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两个方案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制订一系列的铁腕举措,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北海的生态,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绿色底蕴,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成为北海的优势和强大竞争力。
据悉,我市将在23个方面自我加压,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提升生态示范水平,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优化。具体措施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生态保护范围,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实施绿化提升和水系恢复连通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管,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深化涠洲生态岛建设和发展,加强银滩西区绿道建设;加强海岸沙滩保护;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噪声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镇村生态示范创建,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精细化发展**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
严格把关:把海洋留给“珍珠”把沙滩留给后人
北海三面环海,傍海而生、因海而长、向海而兴。守护这片海,便是守护北海的未来。今年6月1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今后从银滩到铁山港LNG码头的近岸海域严格控制开发,不能填海,海岸到内陆300米也不要建***性非公共建筑。如今,这一郑重承诺已被写入两个方案,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护身符”。
据悉,我市将研究出台沙滩、海岸保护法规,加强对沙滩、海岸的管理和保护,把海洋留给“珍珠”,把沙滩留给后人。从烟楼至广西LNG码头段的近岸海域(包括潮间带)严格控制开发建设,严格限制新增**选址沙质岸线近岸填海,南部海岸至内陆300米范围内未出让用地除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娱乐服务设施(包括度假酒店、主题公园和休闲商业)以外,不得建设居住、商务办公、工业仓储,并且要求建筑加大后退岸线距离,控制开发强度,保障滨海生态性。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抓好银滩生态文明海岸示范带、铁山港青山头至白龙湾沿海乡村旅游示范带、涠洲岛后背塘生态文明海岸示范带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加强入海污染源整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和节水措施“三同时”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源节约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对有关建设项目的审查和评估,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型项目进入,并对产能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清理。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