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诚可贵,房子价更高。想再买一套,婚约亦可抛!” 有人用打油诗来嘲讽*近在某些城市发生的排队办理离婚手续以便购买二套房的奇观。这一现象的背后,正是近期一、二线城市让人心惊肉跳的房价过快上涨。
曾几何时,业内人士还用空置率等经典指标来判断中国房价走势,但如今再用这种“实用主义”的逻辑来做分析,可能就失灵了。**一、二线城市楼市的火爆,已经不是简单的刚需和投资博弈,而是一场越来越多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添加杠杆的金融游戏的结果。
来自多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庭住房交易杠杆率、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开发商开发贷和公司债及负债率都处于历史高位。而这一切也成就了当今杠杆上的楼市。
“疯狂是无法解释的,你可以参与其中,但必须明白你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向记者直言:“当下一、二线城市房价是‘非理性’上涨,所谓‘投资房产’犹如‘刀口舔血’。”
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
记者近日登陆北京市住建委官网,随机查看即将入市的几个新楼盘。
首开地产知语家园拟售价109810元/平方米至129194元/平方米、北京住总棠颂雅苑拟售价91657元/平方米至106877元/平方米、中电建西元泷悦长安嘉园拟售价63977元/平方米至89777元/平方米……它们分别距离北京市中心地带约20公里。
“当前北京、上海、深圳这么高的房价,我都有些看不懂了。” 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对上证报记者坦言。作为一名开发商,他建议大家“冷静”。
一度在北京,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的房子还是**房的“特权”,如今北京新房豪宅化日益显化。而且,这些项目距离北京市中心的位置也越来越远,动辄在20公里之外。
“不仅是北京,今年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房价也都涨幅明显。”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国楼市俨然成了一种“货币现象”。
据统计,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连续16个月环比上涨,同比连涨则达到13个月。
高高的房价还引来了“惜售”待涨。记者在北京亦庄林肯公园楼盘采访时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感叹这么大的一个楼盘,一期没有几套二手房出售,要买也只能选择二期的尾房。
“目前该区域可出售的和愿意出售的房子特别少。”房产中介张松对记者说。无独有偶,在北京金融街(000402,股吧)、月坛附近,链家等中介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这里的二手房房源同样很少。
高高的房价,正扭曲着有房和无房人的心理,而扭曲房价的集大成者之一正是杠杆——金融信贷。
居民杠杆率猛增
“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近年来增长非常快,居民的负债占整个GDP的比重已从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5%。” 陈晟告诉记者,2016年这个数字估计会达到44%。而每一轮房价的上涨,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持续提升。
另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8月12日央行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住户部门(指个人群体)的中长期新增贷款4773亿元,占7月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4636亿元)。**统计局的数据更令人吃惊:1至7月份个人按揭贷款13305亿元,增长54.6%。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仍是各个银行争夺的优质资源,这也就是居民大加杠杆的原因。”伟嘉安捷吴昊对上证报记者说,虽然目前北京各大银行发放的房贷利率已经很少再有“83折”,大多以“85折”和“90折”为主,但平均测算下来,其首套房的利率仍处于历史新低。
“根据融360的权威统计数据,一季度末,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54%,继续创历史新低。一季度末76.98%的银行提供优惠利率。从利率水平看,一季度末一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27%,相当于基准利率87折;二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45%,相当于基准利率91折;三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63%,相当于基准利率95折。”兴业证券阎常铭在研报中写道。
在他们团队看来,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阶段,商业银行持续增加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的偏好,是一种重复国外主要经济体资产配置行为的历史规律。这似乎意味着,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没有特别约束,住房按揭贷款仍是商业银行的“香饽饽”。
今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偏低,很多**占总贷款比例为40%-50%,中国大概在百分之十几左右,银行也觉得个人住房贷款相对比较安全。“这一态度和看法,也令市场鼓舞。”兴业证券研究员这样分析。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明显上升,其中的隐忧不得不令人关注。
广发证券乐加栋团队统计,目前中国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为39%,压力相对较大。他们预计,整个2016 年还款负担率将接近40%。“对于今年按揭贷款购房的居民家庭而言,若未来收入出现波动,还款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根据他们的测算,2011年-2012年中国居民按揭还款负担率在20%以下,2015年升至28%。由此来看,2016年居民购房的杠杆率确确实实在猛增。
陈晟告诉记者,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贷收入比高达0.46,已经超过日本泡沫时期的水平,而且目前仍在飞速上升。
“如果房贷增速维持在25%到30%,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0.5水平。”陈晟不无忧虑地说。
公司债规模暴涨
开发商集中发行公司债,成为助推房价上涨的另一个杠杆,很多“地王”也由此诞生。
2016年1月14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终确定**期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2.95%,发行规模为25 亿元。“2.95%的低利率,让企业发债动力十足。”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说。
记者收集到的材料显示,这25亿元公司债被基金(鹏华弘实、中银新财富)认购约3亿元。“剩下的22亿元应该是银行、保险、社保等吃进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虽然这类公司债收益率低,但其流动性好,还有质押回购加杠杆的便利,因此只能是资金成本更低的机构购入配置。
“目前,5年期AAA房产企业发行利率在3.15%-3.2%,AA级在3.5%-4.5%,整体上与去年相比下降将近80bp-100bp。”郑良海说,与以往开发贷作为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不同,近一年来房企发行公司债成为撬动楼市的另一个杠杆。
**统计局、相关机构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6日,房企公司债融资规模达到6534.6亿元,平均利率仅为5.16%,规模已经达到2015年全年的151%。
郑良海告诉记者,相较其他行业,房地产自2014年“9·30”新政后开始回暖,房企也随之成为公司债的发行主力。2015年颁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实施以来,房企发债更是快速上升,发行成本要低于其他行业。“这有可能导致房地产未来几年会有一个行业风险释放过程。”他说。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王琰撰文指出:“房企低成本集中发债可能造成未来集中违约”。
“据Wind 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6.4%,其中32 家企业负债率已突破80%。而受宏观经济形势及调控政策影响,近年来地产行业整体增速换挡、内部结构重构,房企盈利状况和偿债能力下降、信用基本面持续弱化,此时低成本集中发债可能导致未来集中违约。”王琰说。
郑良海告诉记者:“2012年-2016年9月,房企每年发行公司债规模分别为4亿、10亿、161亿、4342亿、6756亿。资金向地产领域的堆积,既撬动房价不断上涨,又造成风险不断累积,预计在2018年后风险会开始逐渐显露。”
“政府出台‘新办法’确实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实惠,但是有些企业有了钱,高价拿地,导致‘地王’频出,进而推高楼市预期,形成‘赌博’式的恶性循环。”范小冲说,从现实来看,赌对的企业当然高兴。而且,当年的“地王”都赌对了,这自然加剧了开发商间的“博彩”心理。此现象既令人深思,也令人不安。
潜在风险在积累
无论是居民按揭贷款,还是开发商公司债,这两大金融杠杆潜在风险的上升显而易见。道理很简单,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
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评价指标来看,还是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均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多位经济学家向记者表示,按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说法,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显然中国一、二线城市已经偏离了这个区间。
**统计局官网的一份材料显示,2006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为6.7,仍属于可接受范围,与国际平均水平也较接近。
但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显示,2015年,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0.2。
深圳、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这一数值则更高,深圳为27.7,上海为20.8,北京为18.1,而厦门(16.6)、福州(14.7)、杭州(11.3)等东部二线城市也在赶超。相比之下,纽约的房价收入比在8左右,东京在10左右,伦敦在12左右,首尔在7.7左右,虽然这些城市的房价不比国内一线城市便宜,但其房价收入比要远低于中国。
按照国际标准,一般市场经济程度高的发达**或地区租售比在1:100至200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出租,我买的房子需要近90年才能收回成本。”在金融业工作的周逸说,前年她在北京金融街一家中介店里看上了一套房子,当时价格在每平方米6万元左右,短短两三年时间,租金只涨了千元,房价则翻了一番,保守估计租售比已经达到1:880。
从供求关系来分析,高房价也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
“目前中国*不缺的就是房子。”王小广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经济学家也向记者表示,目前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是摆在眼前的,而一、二线城市的供需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更多的是投资需求。
实际上,“高房价已经抑制了很多刚需,这部分人群被挤出了这个‘资金为王’的市场。”王小广说,即使放开“限购”,若不借助“杠杆”的力量,也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房子,除非居民收入大幅上涨。
目前,楼市的杠杆率是多少呢?如果是首套,首付20%,杠杆率是1:5。因此,如果市场调整,一些杠杆率较高的人群、项目等,将首当其冲受到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部门加杠杆,曾被认为可以收到内部杠杆腾挪和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的“一石二鸟”之效,但实际上事与愿违。
“居民部门加杠杆并不能有效去化房地产库存。年初至今,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2%左右,但期房和现房总库存量仍在增加,尤其是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没有实质性去化。”华创证券分析师牛播坤说。
据华创证券统计,从2015年二季度开始,在一系列**政策的提振下,商品房销售同比回升,今年年初至今累计增速高达30%,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也在年初大幅回升,库存依旧处于高位。
政策调控何去何从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与调控的难度都在增加。一些专家认为,如果调控得当,风险度会降低。当然,调控也面临着防风险和去库存的两难,但显然问题越拖会越复杂。
近日,方正证券的一份题为《全球历次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周期研究之八)》的研报引起了市场人士关注。其中,有几个总结性的观点,值得参考:
其一,虽然时代和国别不同,但历次房地产泡沫走向疯狂则无一例外受到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的**;其二,虽然时代和国别不同,但历次房地产泡沫崩溃都跟货币收紧和加息有关;其三、如果缺乏人口、城镇化基本面支持,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调整恢复时间更长;其四,中国应警惕并控制当前的房地产泡沫。
事实上,“高层已提出必须对资产泡沫高度警惕,因此必须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房子已经不再是投资**品,这是大势所趋。对于部分二线城市的持续上涨,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适时“分城施策”、“从严管控”。
9月6日,住建部发布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方案再次重申,要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实际,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相促进,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居住需求相适应。
但在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当前房地产政策的调控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调控不当,或导致房地产行业风险集中释放;如果通过多种举措来维持目前房价水平,则越往后,人口越老龄化,流动人口越少,调控难度越大。
对于一、二线城市房价“变异”,决不能放任自流。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说:“这考验着调控的智慧。”
范小冲认为:“化解楼市风险,根本上还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好实体经济,减少对房地产的依靠来推进,而不是简单地‘去杠杆’。”
记者也注意到,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G20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去年底总体杠杆率达234%,处于偏高水平。但政府和个人的杠杆与其他**相比并不高,企业的杠杆率较高。中国总体杠杆率较高,短期还会上升,但要控制增长速度。杠杆率一年增9个百分点太快了,短期要稳杠杆,就是将这一速度降下来。
陈晟也认为,目前来看,“双杠杆”下调控应“稳中有进”,既要稳住杠杆,又要有针对性地抑制一、二线城市的地产泡沫,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发展创新产业,打造出新的支柱型产业来解决问题。
有关部门在对恶意编造散布谣言者进行针对性打击的同时,更应构建楼市调控长效机制,进一步稳定楼市预期,加强房产信息权威发布,引导购房者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