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改善住房金融服务。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也折射出一段时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之难。曾经被银行视作是优质、低风险业务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为何如今不再受商业银行青睐?
从去年四季度起,商业银行对个人房贷业务就不再热情。各行普遍上浮二套房贷利率,差异化对待的首套房贷也已普遍取消八五折优惠,甚至还有上浮。同时,贷款申请发放全周期明显拉长。
过去个人房贷颇受各大商业银行看重,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金融创新充分开展之前,个人房贷的利率水平较高,银行在该板块所要承担的风险却很低,性价比较高。但在金融创新冲击下,银行较低利率水平的存款加速流失,使得银行不得不主动提高利率以应对,资金来源成本明显提高。目前,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利差不足3%,这就使个人房贷业务对银行的吸引力下降。更何况,个人房贷每笔贷款资金额较小,却同样要占用大量人力和管理成本,商业银行自然失去了兴趣。在鼓励金融创新、政策扶持小微的大背景下,小微贷、消费贷等业务可以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水平也比个人房贷高得多,“冷待”因此开始。
另外,个人房贷业务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压力雪上加霜。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之际,中国银监会推出相应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加码,银行为了达标而“惜贷”,缩减占用资本多的业务,增加占用资本少、甚至不占用资本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个人房贷期限较长,是占用资本的大户,而盈利贡献却越来越小,成为商业银行眼中的“鸡肋”。
我国房价长期上涨,支撑了个人房贷业务的稳定性,出现违约概率较低。今年以来楼市出现分化,悲观者担心:楼市价跌,是否会产生负资产并危及银行?当经济下行、个人房贷偿还能力下降,恶意违约是否会出现?这些担忧或许也是商业银行对个人房贷“冷待”的原因。
大环境的综合变化因素叠加,使市场对近期央行窗口指导究竟能有多少效果存在保留,如果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不变,个人房贷要再成“香饽饽”恐怕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