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近日在“新供给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上表示,今年宏观经济将面临三方面风险;一是房地长增速下滑,二是基本建设投资增速下滑,三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他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7.4%左右。
滕泰表示,今年经济有可能出现类似2008年和2012年的现象“在投资领域,房地产投资会出现非线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制造业投资下滑,地方政府基建投资下滑,这三大风险叠加会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造成基建投资增速下滑主要在于地方政府,很多地方政府不敢再搞大规模的投资。因为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限,土地财政受限。基建投资会从2012年—2013年的23%大幅度下降,将降至17%或18%,甚至会更低”,滕泰表示。
滕泰认为,在投资下滑压力下,消费也不容乐观,因此,要从供给角度去推动改革,重新认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既要重视长期的供给侧改革,也不能放松短期的需求管理,两者可以有效结合在一起。
滕泰指出,面临投资下滑时,应该出台一些稳增长的政策。当前的货币政策名为稳健货币政策,实为紧缩,货币政策应回归积极,尽快降低存准率;未来可通过减税,债务置换维持稳健的财政政策,仅通过“结构性减税”是不够的,要大规模地减税;此外,运用股票市场则可以激活实体经济。(.关.欣)
郑新立:地方债务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在“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启动仪式上表示,过多担忧地方债问题是杞人忧天,中国的地方债务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
郑新立以90年代的韩国为例,提出过多担忧地方债问题纯粹是杞人忧天。去年的债务普查,已经明确了我们的地方债务问题是完全可控的。所以,对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我们在清理规范的同时,也要相信政府的融资能力。
郑新立指出,地方政府借债干的都是好事,搞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修地铁等,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
“债务放在那里慢慢消化,不要着急,放几年账沉不了,利息照还。政府手里掌握的资源还很多,土地资源不能拍卖还有别的资源,比如街道的命名权等,所以,不要杞人忧天,地方债务不会引起我们的系统性风险。”郑新立说。
不过,郑新立同时强调,债务水平不能再扩大了,地方债务的管理也要规范化、法制化,不能乱来。
对于今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郑新立指出,接下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改革投资体制入手,“可以搞特许经营权,现在民间资金的规模已经很大,可以授予他们基础设施建设特许经营权利,由他们来干,采取BT、B O T等投资方式同样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公共服务的建设。”
据悉,该活动由华佗论箭组委会首席顾问、太平洋商学院院长严介和倡导发起,由华佗论箭组委会携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展开。(.郭.京)
陈淮:二三十年内房地产仍将可能是支柱产业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陈淮日前在“首都经贸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2014年度经济论坛”上说,尽管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房地产仍将可能是支柱产业。
陈淮认为,四方面因素决定了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
一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房地产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配套设施的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直接决定着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
二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产能过剩等现象表明,如何扩大生产已经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如何扩大需求和消费,而住房条件改善是促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动力。
“除以上两个因素外,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也是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的需要。房地产离不开资金和土地,而这两个*基本的经济要素,恰是市场化**的要素。房地产的发展将倒逼这两大要素打破垄断,进一步走向市场。民众利益诉求正从单纯的收入增长转为收入增长与私人财富增值并重。而在现阶段,购房是民众实现财富积累和增值的重要途径。”陈淮说。